匠生活

SAiOLOGY

line
風土人文滋養的「小湊歌謠祭」 匯聚樂迷傾聽成功小鎮的豐盈美好

風土人文滋養的「小湊歌謠祭」 匯聚樂迷傾聽成功小鎮的豐盈美好

旅地漫遊
2022/03/18
「感謝為我們專輯設計的每一位老師,讓盧葦的音樂更有意義,也希望大家有機會來到台東成功,看看這裡的天光海色,一如翻開的這張專輯一樣,如此清澈美麗。」

2020年10月,第31屆金曲獎頒發最佳裝禎設計獎出爐,獲獎專輯《海光之聲》由來自台東成功的音樂製作人鍾慧君上台,代表設計師何佳興分享參與心得,感受到她與作曲家女兒盧葦從音樂傳遞的豐沛情感,鍾慧君也不忘邀請大家實地探看她們所見所聞的風光,「小湊歌謠祭」的契機就此萌芽,在家鄉開出美好的花。(延伸閱讀:迎著新港的風走讀台東成功,濱海小鎮深度二日遊


從慶功宴演變成大家響應+1的小湊歌謠祭,即便去年因疫情延期、於3/12及5/7重啟,仍吸引近300位樂迷報名。(photo / 小湊歌謠祭)

用音樂詮釋對土地的情感 牽起人與人的緣份

先前在成功教鋼琴、當地人稱為鍾老師的鍾慧君是移居成功的第三代客家人,女兒盧葦從小展現驚人的演奏天賦,每首曲子都出自盧葦之手,直覺譜出樸實純淨的旋律,搭配鍾慧君在扎實田野調查和故事採集書寫的散文、歌詞或情境口白,音樂結合多型態文本裝幀,賦予每張專輯獨特生命。
 
「新港的風」是小湊歌謠祭的概念主題曲,盧葦創作搭上鍾慧君寫下文字,傳遞清新與溫柔陪伴的力量。(音樂MV出處:蘆葦花開音樂藝術文化工作室)

從2012年起發行的《卡片教堂的鐘聲》,融合地方、家族史及阿美族傳說呈現厚度的《小湊戀歌》,以外公外婆來往書信為主軸的《邱月雲小姐收》,到盧葦留學歐洲期間、遙想故鄉演奏的古典樂,再集結散文及繪本書的《海光之聲》,尋求挑戰也勇於嘗試的《新港的風》……她們將風土記憶轉譯為充滿畫面感的作品,10年來累積一群被感動的樂迷。有人單是聽聞旋律,聯想起自己曾在台東工作生活的歲月,被音樂深深療癒,進而締結珍貴的緣,成為重要的支持夥伴。(延伸閱讀:飲食蘊含的大地記憶:種回布農小米的台東蓋亞那工作坊


透過音樂專輯,鍾慧君(中)與盧葦與各地樂迷結緣,也變成樂迷們在台東成功當地的朋友。(photo / 小湊歌謠祭)


首場小湊歌謠祭適逢植樹節,也邀請因喜歡盧葦創作而因緣俱足的朋友擔任植樹人,種下象徵希望的種子,也期盼更多人能聆聽與在地共生之聲。

小湊歌謠祭即以盧葦的創作為核心,鍾慧君獨挑大樑,將成功小鎮的歷史人文、食材和生活縮影,凝聚成能與人互動共鳴,又能對故鄉有所貢獻的活動,期盼良善共好的初衷,吸引更多夥伴參與出力,相約3/12植樹節及5月初的母親節週末相聚。

爬梳文史脈絡 讓在地人認識昔日的美麗與哀愁

乍看有些日本風情的小湊歌謠祭,原來蘊含成功鎮的發展開端。距今160年前,漢人從宜蘭沿著水路來到距離現在成功鎮市區以北7公里之遠的小漁港,慢慢形成當時居住及發展中心,因此處的天然海灣地形與螃蟹鉗相似,將其命名為「蟳廣澳」,又稱成廣澳。時代演進下,港口改名為「小湊」,在日文中有小港口之意,最後定名小港。


創立超過150年、東海岸最早的天后宮,如今仍守護對面的小湊漁港及居民,也成為歷史的見證。

小港港口正對面的成廣澳天后宮,不僅是東部最早設立的媽祖廟,遭遇祝融後更由漢人與平埔族畫師一起修復,大門上的宮女輪廓深邃,反映平埔族的審美觀,加上屋樑上的貓頭鷹圖騰,都成為驚喜印證。附近還有間前身為「成廣澳分校」、超過百年歷史的忠孝國小,繼續陪伴居民共存。(延伸閱讀:基隆暖暖,走讀淡蘭古道百年生態人文


成廣澳天后宮1949年大火後重修,由於請不到西部師傅,後來由在地漢人與平埔族原住民一同修復。

成功之名又是從何而來?原來1920時期決定建設新港口,也將當時的支廳遷至此區,因此取名「新港」,後來為了與西部的布袋新港區隔,新港的台語諧音演變為寓意良好的「成功」,而新港漁港也承載著阿美族人徒手築港、日籍漁民遷移的種種過往……一邊聽鍾慧君娓娓道來,一邊看著眼前景象,體會她們梳理、傳遞文史的用心,「以前沒人聽過『小湊』,慢慢有更多人知道小湊是哪裡,訴說自己土地發生的故事。」


相對於舊港小港而建築的新港漁港,因洋流匯聚有著豐富漁產,倚靠經驗老道的漁師才能成的「鏢旗魚」也是一大特色。

迎著新港的風 共享地方物產、樂音歌聲的微醺夜

小湊歌謠祭開始前,鍾慧君在新港潛水小學校為遠道而來的朋友接風:現場可近距離欣賞職人手炒成功培植、安通溫泉附近的百年咖啡豆,並學習如何手沖好喝的咖啡,夥伴們精心準備用桃花心木煙燻的餅乾、手作晚崙西亞戚風蛋糕及肉桂卷,提供最溫暖的款待。


提早抵達成功的樂迷,小湊歌謠祭也準備手炒咖啡、野橘、手作甜點及音樂款待接風。

早到的歌迷不只能一飽口福,鍾慧君更邀請手風琴樂手來段即興表演,以及「古殿樂藏」殿主帶來手搖留聲機播放蟲膠唱片,伴隨旋律流動,新港的風不時拂面而來,一群人在草地上共度愜意的午後時光。(延伸閱讀:整合美學與科學的文物修復,為台灣文化與藝術續命


一群人在新港潛水小學校的草地上,享受有音樂有美食陪伴的愜意。(photo / 小湊歌謠祭)

天色漸暗,點點漁光點綴映照,小湊歌謠祭選在新港漁港附近的半露天餐廳登場,別有一番氣氛。鍾慧君復刻印象中父親買新船時特製的慶賀漁旗,感謝超過百位歌迷的蒞臨同歡,當日限定的「足跡號」正式啟航。「我想爸爸應該在天上看著我們,很高興可以在這裡唱為家鄉寫的歌。」


創辦人鍾慧君於開場前感謝朋友的蒞臨支持,並表示很開心能與大家一同品嚐家鄉的美好。(photo / 小湊歌謠祭)

首先由鍾慧君與盧葦母女倆演奏卡片教堂開場,由盧葦與歌手樂手演繹本次主題曲「新港的風」及專輯內的經典曲目,勾起大夥與她們相識的曾經。接著邀請在東管處服務的原民青年,分享部落自然抒發情感的傳唱古調,第三階段以懷舊金曲向父親致敬,與台下樂迷一同回味應和;收尾回歸成功,清唱慶祝漁港完工的歌謠、盧葦與樂手再度默契配合,還加碼安可「望春風」,樂迷們沉浸在音樂和美食中,滿足五感的饗宴,簡簡單單就是幸福。




新港的晚風吹拂,加上音樂旋律的流動,小湊歌謠祭與在場樂迷共度難忘時刻。(photo / 小湊歌謠祭)

好友們親自來了,讓花綻放得更美麗。走訪台11線旁的濱海小鎮,透過音樂沁入每個人心中,留下鮮明深刻的回憶,如同海光閃閃發亮著。

(採訪/撰文:傅秀儒;圖片:小湊歌謠祭提供、傅秀儒)
 

「小湊歌謠祭」策展籌辦單位
Facebook:蘆葦花開音樂藝術文化工作室

吸取在地養分開花綻放的人們:

Recommendation 熱門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