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生活

SAiOLOGY

line
永續行動|龍眼花盛開的仙湖農場,從蜂蜜尋覓風土的季節限定體驗

永續行動|龍眼花盛開的仙湖農場,從蜂蜜尋覓風土的季節限定體驗

在地風味
2022/04/27
「蜂群崩壞症候群」一詞首度出現於2006年,形容大批蜂巢內的工蜂突然消失或死亡,美國首次將這個現象命名為CCD(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現象蔓延至全世界,掀起全球一片「蜜蜂不見了」的譁然。究竟蜜蜂不見了,與我們的生活又有什麼關係呢?


蜜蜂在地球中最重要的角色不是為人類採蜜,而是為植物授粉。根據統計,全世界有高達三分之一的農作物得仰賴蜜蜂來授粉。

如果沒有了蜜蜂,我們不只吃不到蜂蜜,我們連什麼農作物都會吃不到。因為農作物與植物的繁殖途徑就是仰賴蜜蜂傳播花粉,少了關鍵傳媒,農作物減產之外,以草料為食糧的家畜也會缺糧,糧食危機便不是空話。專門研究蜜蜂行為的學者瑪麗亞.斯皮瓦克 (Marla Spivak) 在TEDTalk上有著精闢的說明,直指單一的化學肥料、除草劑、農藥等等是導致蜜蜂消失的致命威脅,人類若期待做些什麼,可以從「維護生物多樣性」與「不再使用農藥」開始。(延伸閱讀:竹子走入生活的一百種想像(中):竹牙刷是永續未來的解答嗎?


春天盛開的龍眼花就是蜜蜂喜歡的蜜源植物,每年春分荔枝花開,為了採蜜,全島蜂農像遊牧民族,隨荔枝、龍眼花期放牧蜜蜂。

從正視蜜蜂的存在至今不到十年的時間,台灣已經不少蜂農投入食農教育,甚至還有推廣城市養蜂的社團如「城市養蜂」,或由台大研究團隊「城市養蜂是Bee要的」製作增加蜜蜂多樣性的養蜂箱。當相關蜜蜂的知識推廣越來越普及,農場的觀光體驗中也不乏見到蜂農樂於搬出蜂箱,與民眾分享生態鏈的價值,期待國人對於蜂蜜的認識程度不只是停留在「真假蜂蜜」的辨偽階段,而是探討蜂蜜風味如何反映蜜蜂溯源的植物與風土。(延伸閱讀:泔米食堂 - 用米說台灣的故事
 

仙湖農場的牆上畫著先祖如何在樹上摘採與載運水果,若農民把掛在樹梢的蜂巢摘下來後會藏在樹幹中。

在台南東山山頭上、傳承百年的龍眼農「仙湖農場」其實也有隱藏版的蜜蜂體驗,內行人才知道的程度,被稱之為「覓蜜團」,尤其舉辦在有龍眼花盛開的春天,遊程設計的精緻輕巧,第六代匠人阿薔用擬人的方式解說蜜蜂的命運與生活圈,風趣又易懂:「一隻工蜂體重大約80毫克,每飛出去一趟採花粉的重量是40-70毫克,扛著將近和自己體重差不多的貨回家難道還不夠辛苦嗎?」對於想去無邊際泳池放鬆的觀光客來說,是沒有上課負擔又是季節限定的難得體驗。


龍眼花期遠望仙湖農場,一片山頭像是長滿了一叢叢像白色花椰菜。


吳爸爸親切地分享如何分辨龍眼花的雌雄,雌花的香氣更濃。

蜂蜜是蜜蜂為了養活一個團隊所外出採粉回家後產出的「軍糧」。講求單一蜜源的蜂農往往會因為花期有限,為了在花期內能產出合乎成本的蜂蜜,三天左右就會搜刮一次蜜蜂的軍糧,我們嚐在口中的甜與蜜就是這些小小生物的人生奮鬥史。


人工王台養育幼蟲,工蜂為撫育蜂王不斷分泌生鮮蜂王乳,使蜂王幼蟲得到足夠的養分,蜂農再從王台中手工取出蜂王乳。

養了一輩子蜜蜂的第五代匠人吳爸爸打開蜂箱讓我們看蜂蛹寶寶的臥房、蜂王乳是怎麼養的,和雄蜂蓋得如豪宅的家,透過近距離與蜜蜂接觸時,才發現牠們的可愛,從此,蜜蜂就存在於你的生命中了,下次在戶外再望見牠,你會少了恐懼,而多了一份親切與感恩。(延伸閱讀: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林美吟:降低人猴衝突,找到和諧相處的平衡點


「覓蜜團」提供遊客蜂蜜下午茶,恣意在園區內享用野餐。

 
現挖蜂蜜讓遊客品嚐,深刻體會蜂蜜的珍貴。

晚餐除了吃到隱藏版的「蜜蜂宴」之外,還有市面上首見,像是品葡萄酒一般盲測的「品蜜」體驗,十來種蜂蜜一字排開,土蜂蜜、百花蜜、鳳梨蜜、酪梨蜜、冬蜜、水筆仔蜜……繽紛多樣的味道,完全打破凡人對蜂蜜的想像。我們都是生態系的一環,善待腳下的土壤,在多元化的世界中我們都將共享生命的糖與蜜。


最爽快的品蜜方式——蜜淋剉冰! 


透過放在舌下品嚐蜂蜜,盲測蜂蜜的蜜源,感受蜜源植物如何大大地影響蜂蜜風味。


可愛動物大集合,仙湖農場遍佈著恣意奔跑的小動物們,小白兔是最近園區的新寵兒。


除了小豬與山羊是可愛常勝軍外,園區的小雞小鴨也時常外出走跳。

(採訪/撰文/攝影:Julien Huang)
 

仙湖農場
地址:台南市東山區南勢里大洋6-6號
電話:06-6863635
網站:
https://www.senwho.com.tw/

更多蘊含在地風土的旅行:

Recommendation 熱門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