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生活

SAiOLOGY

line
聶永真引路!深入淺出看懂數位藝術及 NFT

聶永真引路!深入淺出看懂數位藝術及 NFT

匠人匠心
2021/12/01
科技巨頭 Facebook 在今年十月底改名為 META,宣示將事業重心轉向虛擬現實「元宇宙」(METAVERSE)的技術發展,吸引更多人將目光投向這個象徵著未來的概念。以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形式流通的虛擬產品,更進一步受到全球市場關注,其中,數位藝術成為拍賣場上的新寵,包括蘇富比、佳士得都開始以 NFT 型態交易藝術品。

在台灣,設計師聶永真則於今年為 Vogue Taiwan 打造出台灣第一個 NFT 雜誌封面,登上數位交易平台 Foundation,並以 30 以太幣(約 250 萬台幣)價格售出。(延伸閱讀:顏振發匠師登上國際時尚雜誌《Vogue》

聶永真 Vogue NTF 雜誌封面
聶永真為 Vogue Taiwan 操刀的 NFT 雜誌封面,帶入島嶼意象。(Photo/聶永真提供) 

而究竟數位藝術跟 NFT 是什麼?在當代的藝術創作中,科技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匠生活有機會邀請到聶永真親自來說明,對當代的創作者而言,數位藝術及 NFT 的影響跟意義。

什麼是數位藝術?程式編碼中的美學創作

「只要是存在電腦媒介上,而非實體的藝術品,就是數位藝術。」聶永真對數位藝術的看法簡單明瞭。從平面設計起步的他,在 2018 年毅然擱下台灣的事業前往歐洲進修,先到比利時安特惠普研讀圖像設計,再到英國倫敦學習計算藝術(Computational Arts),並投入 code arts 創作,以撰寫程式編碼的方式,來創作藝術作品。

數位藝術 code art
利用寫程式編碼來呈現的圖像,被稱為 Computational Arts 或是 Code Arts。(Photo/Markus Spiske)

聶永真進一步解釋,通常平面設計海報上的圖文配置,多是以既有的設計軟體如 Photoshop 或 Indesign 等來繪製編排,最後再輸出成一個圖檔;但 code arts 則是跳過軟體介面,直接用程式編碼邏輯,「畫」出不同的圖像,甚至加入動態變成動畫。在實務上,以 code arts 編寫圖像或動畫,能大幅減低網路流量及記憶體,輸出時也不需要存成很大的圖片或影像檔案,只需要一串編碼數字,鑲嵌在網路上就能呈現出創作,幾乎完全不佔容量。

此外,code arts 也能跟不同的新媒體藝術結合,「像是今年雙十國慶在總統府外牆打的投影光雕, 便是以 code arts 方式創作出來的。」而日本 TeamLab 打造的光影互動,更將奠基在 code arts 上的新媒體藝術呈現,延伸到更具娛樂性的沈浸式體驗。

 日本 TeamLab 沈浸式體驗
日本 TeamLab 以投影結合數位藝術創作,打造沈浸式互動體驗。(Photo/Note Thanun)

不過,作為圖像設計師,聶永真依然聚焦在自己的本業上,「Code arts 提供了一個新的想像跟創作方式,而我希望將這個技術帶進圖像設計,試試看會出現什麼新的面貌。」(延伸閱讀:進軍國際的台灣好設計

藝術家的多元創作方式

聶永真分享了幾個他的 code art 創作跟其他作品,並說明用編碼創作出來的圖樣跟動畫之特色:「Code art 能夠突破限制,做出一些人或是軟體畫不出來的形狀跟動畫模式。」因為創作者並非直接「畫」出圖案本身,而是編寫程式碼,訂定參數跟規則,進而產生內容,於是作品每次呈現的樣貌跟變化可能都不一樣,創作者一開始也無法預期。「Code art 的作品是『有機』的,常常帶來令人驚喜的變化。」

聶永真數位藝術創作
創作者能在編碼中加入隨機的變數,讓電腦運算產生的圖形跟動畫變化出令人驚奇的「意外」成果。(Photo/Samil Kuo)

這種創作方式對藝術圈帶來的影響為何?聶永真認為,其實數位藝術跟傳統藝術並非對立的兩端,只是同時並存的創作媒介,藝術家們依據自己想要表達的概念,選擇不同的創作方式。事實上,整合科技藝術創作也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新概念,台北藝術大學早在近三十年前就創立「科技藝術研究中心」,研究科技在藝術當中的應用,並探索藝術形態的新可能,而近十年來,台灣也培訓出許多相關領域的人才,跟著全球的趨勢,邁向更多元化的藝術創作及展演方式。

以 NFT 預備未來世界

NFT 跟 Metaverse 元宇宙概念的興起,則為數位藝術帶來更寬闊的可能性。過往受限於形式,數位藝術通常仍需要以實體的方式展演,才可能像傳統藝術作品一樣被販售,但隨著 NFT 的發展逐漸成熟,虛擬世界的數位藝術開始能夠直接在網路上透過虛擬貨幣交易,甚至是在元宇宙的空間中展出。

數位藝術元宇宙
在虛擬現實的元宇宙中,NFT 藝術作品不再需要受到實體裝置的限制。(Photo/Steve Johnson)

然而,在虛擬世界裡要怎樣「擁有」數位藝術作品?NFT 交易到底「買」到了什麼?聶永真解釋,每個 NFT 都是一連串的編碼數字,上面記載著包括原創者、擁有者、交易合約、轉手資訊等,一起永久性地寫在區塊鏈上,只有擁有者才能取得這串數字,並且宣告主權。也就是說,僅管藝術作品或是音樂在網路世界上能夠被轉載分享,但實際上的擁有者可能只有一位,永久鑲嵌在無法修改的區塊鏈上。 

區塊鏈數位藝術
NFT 的資訊都由一連串的數字記載於區塊鏈上,而無法修改的性質讓這些作品無法被仿製或再造。(Photo/Markus Spiske)

「現在購買 NFT 數位藝術,其實是在預備未來的虛擬世界。」聶永真說,這些存在於元宇宙裡的物件,都會成為未來虛擬世界裡的一磚一瓦,如同電影「一級玩家」、「脫稿玩家」裡描繪的場景。

即便技術的發展帶來更多創作方式與分享媒介,藝術家們持續關注的,依然是他們如何透過「創作」來傳達意念,而閱聽者也會不斷嘗試在藝術作品中,感知自我並建立與世界的關係。(延伸閱讀:王騰崇專欄|凝視・呼吸 在金瓜石找尋野草的日常

(採訪/撰文:Yining Chen)

串連創新與傳統的台灣故事:

Recommendation 熱門行程